中国知识产权法更新
12月 7, 2022

商业特许经营合同有效的实质要件

商业特许经营合同有效的实质要件

Authors: Joey Huang, Kimberly Zeng

本文以餐饮行业中的加盟店模式所涉及的商业特许经营合同为例展开讨论,对于某些特殊行业中的特许经营合同应当结合行业特殊规范及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案件背景

我们以AB 两家公司为例。A公司与B公司之间签署了一个特许经营合同,B公司加盟A公司旗下某一餐饮品牌。双方合作期间,A公司为B公司提供商业模式的管理培训、商标授权等经营资源,B公司向A公司支付经营许可费、管理费等费用。一段时间后,B公司因经营不善产生大量亏损,遂以A公司不具有特许经营资质,不符合“两店一年”的规定,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

已知双方没有约定解除权,也不存在通谋虚假、欺诈等情形,那么该特许经营合同是否会被认定无效或是被解除? 要回答该问题就需要知道特许经营合同有效的实质要件是什么。

相关法规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合同符合三个条件则为有效合同,即(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的规定,只有符合如下五种情形,当事人才享有法定解除权,即(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结合本案实际情况对上述法规进行总结可知,该特许经营合同只有在如下三种情况下才会被认定无效或可以解除:(一)合同内容违反强制性规定;(二)合同一方行为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三)合同一方不履行主要义务。

目前中国对商业特许经营合同的规定主要集中在《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该条例中详细规定了一个特许经营合同应当满足哪些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特许人需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等服务,特许人需满足两店一年条件,特许合同需向主管部门备案,特许人不得隐瞒或提供虚假信息,特许人需为企业等多种条件。

如果违反上述规定就属于违反强制性规定,或者违反上述规定就属于不履行合同主要义务,亦或是违反上述规定将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那么根据案情,本案中的特许经营合同应当被认定为无效, B公司也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反之,则合同不应被认定为无效,B公司也无权解除合同。

相关案例

在司法实践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10)》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业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内容可知,除了“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的其余规定属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并且合同内容只有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时才会被认定为无效。

同时,北京高院的这份指导意见以及部分法院的判例中都在强调,违反《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中的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时一般不会导致合同无效或可被解除,只有当合同一方的行为对特许经营活动的生效或履行造成“实质影响”时,合同才有可能被认定无效或可被解除。

结语

通过最高院和北京高院的文件,我们可以知道商业特许经营合同有效的实质要件并非《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中规定的条件。特许人除非是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否则特许人违反相关规定一般不会导致特许合同无效。同时,特许经营合同有效的实质要件应当与会对特许经营合同的生效或履行造成“实质影响”的行为存在密切的联系。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三条是对特许经营的定义,即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根据该条的规定我们可以总结出特许经营的基本特征在于:(一)特许人拥有经营资源;(二)被特许人根据授权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使用特许人的经营资源;(三)被特许人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由此可推知特许经营合同的根本目的或运行模式是被特许人向特许人支付费用,从而获准使用特许人的经营资源及经营模式。判断某行为是否对特许经营合同的生效或履行造成“实质影响”,就应当看该行为是否对特许经营合同的目的或运行模式产生影响。

综上,特许经营合同有效的实质要件或者说判断一个特许经营合同是否生效的标准是看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是否具备特许经营的三个基本特征,也即该法律关系与特许经营合同的根本目的或运行模式是否相契合。

本案中,由于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不会因“两店一年”条件的缺失而不符合特许经营合同的运行模式。因此,如果B公司仅以A公司不具备“两店一年”的条件为依据请求法院认定合同无效或要求解除合同,那么该请求很难获得法院的支持。